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赚钱,将年迈双亲和幼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小学“留守学生”相当普遍,问题也十分复杂,是我校近几年来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我校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开学伊始,我校根据实际重新调整此项工作的分工,修改各种制度和措施,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各个部门具体工作,以制度促管理,9月3日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培训会,学校战校长作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容忽视”专题讲座,会上陈江红作了“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典型发言,会上还表扬了曾敏等15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先进教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会后我校又与22位班主任签订了防辍控流责任书。
2、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留守学生在我校所占比例较大,但他们并不是集中在学校的一个班或几个班,因而增强了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摸底调查。通过开学的几个星期我们对各班留守儿童进行了逐一摸底,我校共有留守儿童414人。通过家访、电话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父母的外出动向以及托付于何人何地等情况。同时,要将调查情况,认真分析,分类梳理,详实的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3、试行“帮扶”制度。
即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找一个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师委帮扶管理。帮扶老师可以是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可以是职工。建立帮扶关系后,学生每周必须与帮扶老师进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帮扶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相当于学生的编外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召集帮扶老师、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每学期末要安排一次帮扶老师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
4、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和侧面诱导。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本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在“教师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中,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同时,各班经常开展主题班(队)会;将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帮扶;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等。总之,正面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学生”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5、严爱结合,疏堵并举。
加强“留守学生”出入管理,尽可能减少“留守学生”与社会不良现象的接触。加强法纪教育,规范个体行为,聘请相关部门同志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青春期教育,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生活自理能力。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的联系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畅通亲情沟通渠道。老师与“留守学生”家长或监护进行联系,汇报其子女在校表现,“留守学生”也通过电话与远在异地他乡辛勤务工、经商的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让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6、不断总结经验,长期教育“留守学生”。
为了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每学期编写“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总结,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同时,认真填好《教育管理日志》,填写好留守学生档案,并积极摸索规律、探讨方法,长期做好“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
“留守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就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康庆和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任课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 ……此处隐藏15917个字……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5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仅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梦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用心。我只想用自我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仅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忙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应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明白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我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仅体此刻身体,更体此刻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可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可是他们欢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应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可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明白,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个性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欢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潜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潜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最终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我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我潜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终期望我们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